明风万里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明风万里第4部分阅读(2/2)

    “臣遵旨。”姚思仁松了口气,大声应道。

    “朕前些日子曾经下令,让大臣上奏章之时,按其所奏何事,用不同颜色的封面。此事可曾履行?”

    “臣早已行文各衙门。”姚思仁连忙答道。“如今,京中各衙门已经尽数准行。京师之外,路途遥远,尚有衙门不曾收到公文,奏章有所混乱。臣便在收录奏章之时,再行告知,并在所上奏章上做了标记。”

    稍微顿了下,姚思仁又奏道:“微臣与同僚商议,认为奏章规格都有定例,是不好随意更换封面。便定了制度,根据所奏内容,在封面上做了标记。请陛下一览便知。”

    朱由校听了,忙取过几本奏章细看,只见封面上都加了寸方印记,印记上或军情,或述职……,林林总总,俱用了篆体文字,看上去美观大方,便点点头。

    “传旨,姚爱卿与通政司官员实心用事,着令嘉奖一次。令邸报抄传。”

    姚思仁听了,连忙跪倒叩头,“谢主隆恩”。

    对通政司的前一段工作作了肯定之后,朱由校才言开正传。首先通报了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上奏之事……

    “据锦衣卫骆思恭奏闻,原辽东总兵官李如柏负罪自杀。”朱由校淡淡说道,“李如柏是事先接到消息,赶在钦差到达之前自杀的……”

    姚思仁的脸一下子儿就白了,连忙跪倒奏道:“启禀陛下,臣职掌通政司,实不敢泄露机密之事。”

    “姚爱卿只管宽心,”朱由校脸色如常,令姚思仁起身。“京师之中,弹劾李如柏者众多,早已闹得沸沸扬扬,他能事先得到消息,也属正常。但是,”朱由校脸色转厉,厉声道:“朕却不得不担心,建虏细作如果在京打探消息,又会如何?”

    姚思仁、孙承宗见皇上如此作色,心中大恐,连忙跪倒请罪,“臣等愚昧,实不曾想起此节,不曾为陛下分忧,请陛下赎罪。”

    一旁的魏忠贤看两人先后跪倒,却慢了半拍。只好跪倒奏道:“陛下放心,奴婢一定派人细查,将那些细作尽数捉来。”

    朱由校白了魏忠贤一眼,讽刺道:“查,你想怎么查?要不要朕把京城封了,让你查个够?”吓得魏忠贤连忙缩头,不敢再有所言语。

    朱由校转向姚思仁、孙承宗两人,“你们都起来吧。朕找你们来,是要和你们商议如何防止j细,不是要治你们的罪。”

    “臣等谢过陛下不罪之恩。”两人站了起来。孙承宗却向前奏道:“陛下,这缉捕j细之事,还是要请厂卫首领过来,一起商议才好。”

    “孙爱卿所言极是,”朱由校赞赏的看了孙承宗一眼,真不愧是青史留名之人,见事就是明白。却用手指了指魏忠贤,道:“王大伴身体不好,朕升了他做司礼监掌印。今后这提督东厂太监,就有这魏忠贤来做。忠贤,你来和两位大人见礼。”

    姚思仁和孙承宗大吃一惊,这才知道东厂厂督已经换人。见魏忠贤向前行礼,连道不敢,避了开去……

    介绍魏忠贤身份以后,朱由校边将自己的计划详细道来。

    “朕以为,查缉j细,要外松内紧,以免惊扰太众,引起不明真相者起哄。因此,缉拿j细时,俱以五城兵马司名义……”

    “东厂要会同锦衣卫、刑部、顺天府、五城兵马司,广泛撒网,密切监视辽东赴京之人;更要注意部分不法之徒,自甘堕落,以商贩等名义私通建虏……”

    “发现了j细踪迹,要细心排查,顺藤摸瓜。最好要使其为朝廷所用……”

    ……

    “但是,查缉j细毕竟是大海捞针,是否能够收效还要看运气如何。关键还要做好预防,”朱由校的目光转向了姚思仁。“今后,通政司要配合东厂,对各处公文、邸报加强管理,细心审核,以免泄露军机。姚爱卿能否做到?”

    姚思仁原本细心听讲,却发现皇上所讲和本衙门并无关系,正心中狐疑之时,却听到陛下话音一转,讲到了通政司,连忙集中精神……

    听得皇上问话,连忙上前奏道:“臣自当尽心竭力,配合魏公公做好防范之事。只是,”姚思仁有些为难,“这邸报牵涉太广,如何处置,还请陛下示下。”

    朱由校一愣,问道:“这邸报不是你们通政司负责发行的吗?”

    “陛下有所不知,这民间也有报房,抄录邸报负责贩卖,因设在京城,亦被称为‘京报’。”姚思仁连忙上前解释。原来,自隆庆年间以来,民间开设报房,已成事实。这些报房编选部分邸报的稿件,以北京为核心向全国发行,这符合明朝士大夫关心朝政的风气,被清流所吹捧。京报主要内容由皇帝谕旨,朝廷政事,官吏的奏章三部分组成,为相互竞争,还出现了报头……

    朱由校听得目瞪口呆,这还是明朝吗?我怎么好像又回到了21世纪?不,是民国。很明显,现在社会舆论正处于混乱状态。想起史书之上,那些东林党人对万历皇帝的攻击,一阵心寒……

    最终,在一番感叹后,朱由校终于放弃了原本的设想,挖空心思回想后世是如何管理这些报纸的,希望能有所启迪……

    第十九章 舆论控制

    “舆论一定要控制到自己手上。”朱由校恨得直咬牙,他知道大明的清流极其猖狂,素来以骂皇帝、骗廷杖来增加声誉值;战斗力也极其强大,竟硬生生把万历皇帝骂的不敢出宫见人……。这才借了查缉j细之名,来整顿邸报。也好通过邸报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为日后的施政创造些便利。却没想到,明朝的报纸也颇具规模,更是那些清流的根据地,心中一阵恼火……

    “陛下,那些京报随意刊登朝廷机密,我看都是些建虏j细,奴婢这就派人封了他们……”魏忠贤看皇上发愁,连忙磨拳擦掌,向前奏道。

    “陛下,不可。”听了东厂厂督这番杀气腾腾的话,一旁的孙承宗连忙劝阻,生怕陛下听了魏忠贤之言……

    “孙大人,你这是站哪边啊?莫非想给那些j细说话不成?”魏忠贤有些不乐意了,眼珠子瞪得老高,凶光毕露。

    却不成想,孙承宗轻蔑的看了魏忠贤一眼,不再言语。

    “你~~”这把魏忠贤气的五窍生烟,刚要发作。却想起皇上极其看重此人。连忙换了脸色,向前作揖道:“孙大人,老魏是个粗人,没那么多弯弯绕绕,有什么话你就直说。要是老魏惹了你生气,那我先给你陪个不是。”说罢,长揖不起,等着孙承宗回话。

    孙承宗没想到魏忠贤还有这一招,连忙侧身避开,却不好再板着脸,只好解释道:“魏公公有所不知,背后没有靠山又岂能开成报房。再说,那些报房的消息如果比邸报慢了,又有几人去看……”

    魏忠贤听了,脸刷的就白了,用手帕擦擦头上的汗,心中暗叹,“好险啊,差点捅了篓子”。偷眼看向皇上,生怕皇上命自己去查封报房……

    朱由校有些惊诧,孙承宗三言两语就让魏忠贤俯首,这不是他惊诧的理由,因为孙承宗史称两代帝师,又曾督师辽东,文武双全。对付一个初出茅庐的魏忠贤,自然手到擒来。可魏忠贤的反应却有些不对,怎么被孙承宗一吓,就焉了,这可和九千岁的赫赫威名不符啊?!

    注意到皇上惊诧的目光,魏忠贤老脸一红,讪讪奏道:“奴婢的靠山是皇上,自然不敢给皇上惹事。不过,”魏忠贤挺起胸膛,“陛下一旦有旨,咱老魏也是个爷们。”

    这下子,可把朱由校给逗乐了。还爷们?你有那玩意吗?顾不得再考虑魏忠贤为何胆怯,朱由校把目光转向孙承宗。

    “孙爱卿,朕让你留在这里。就是想让爱卿能为朕分忧。朕知道胸中自有城府,还望不吝赐教。”

    孙承宗明白,皇帝毕竟是皇帝,刚才说给魏忠贤的话吓不倒皇上。便正容奏道:“启禀陛下,报房深受士林关注,若贸然关闭,必受大臣弹劾,如此反倒不美。不如这样,臣和姚大人出面,给那些报馆打个招呼。让他们不要再刊登前方军情,如此可好?”

    一旁的姚思仁听了,却不敢上前附和,生怕皇上觉得丢了面子,拿自己出气……

    “这样,想吗?……”朱由校有些犹豫。

    “那些报馆主人,也曾读过书,识得圣人教化,想必会听的臣劝……”孙承宗见皇上犹豫不决,又打了个保票,“如果他们顽固不化,也好让魏公公出面……”

    朱由校叹了口气,“动之以情,这也未尝不可。只是,”朱由校有些为难,“这却不是长远之计……”

    孙承宗一听,知道皇上话中有话,连忙奏道:“臣驽钝,不能为陛下分忧,请陛下明示。”

    “诸位爱卿,朕是这样想的。”朱由校略一思付,便将自己的想法托盘而出。“依朕之见,无论是朝廷的邸报,还是民间的京报,对于朝廷都是不可或缺的。”

    魏忠贤、姚思仁、孙承宗三人听了,俱是一愣,忙竖起耳朵细听……

    “邸报和京报所刊,乃朕的谕旨、朝廷政事、官吏的奏章,都是士林所关注,对于天下黎民明白朝廷大事,体会君父之难,都是有好处的……”

    “但报馆之中,鱼目混杂,常常有违禁之事发生。万历四十七年,萨尔浒之战,朝廷军队动向在京报上刊登的一清二楚,这真是匪夷所思,朕绝不能再允许此事发生。因此,朕要颁布法令,规范此事。”朱由校话一出口,便觉浑身一轻,顺势叫过孙承宗,让他执笔记下……

    “首先,报馆的设立。从今以后,无论邸报还是京报,都统称报纸,由报馆发行。凡设立报馆者,必先取的三名举人担保,证明自己身家清白。在东厂验明正身后,在顺天府交纳保证银若干,方准顺天府给予执照。执照上须注明,领执照人姓名,籍贯,保证人,报馆所在方位……”

    “其次,报馆所用人员。可分为编辑、采编、文字校对、工役等等,具详录其姓名、籍贯、相貌等等,交东厂备案……”

    “其三,报纸刊登内容。报刊内容必须交东厂审查,签字后方可贩卖。如有违反,则没收保证银,革除保证人功名,报馆主人充军……”顿了顿,又道:“东厂必先颁布审查细则,交内阁和顺天府备案,如有乘机要挟之事,一律严惩不殆。”

    “其四,信息发布。通政司可在东华门外设有一个专门的机构,名谓“抄写房”,每天定时发布‘新闻通稿’,由报房派人去那里抄取。‘新闻通稿’需由通政使签署……”

    朱由校又想了想,却总觉得少了什么,便问道:“诸位爱卿意下如何,可有不妥之处?”

    姚思仁仔细想了想,向前禀道:“启禀陛下,这邸报,以后就取消了吗?”

    “邸报?官方报纸?”朱由校一拍大腿,对啊,没了官方报纸,我还怎么影响舆论?急忙补充道:“自此以后,邸报改为内参,分为三级发行,由通政司负责发行,发行前,必先交朕签署。”

    “其一,机密最高,仅限内阁阁臣和大小九卿,正三品以上官员阅读,特旨准许者可阅读,致仕官员非特旨不可读……”

    “其二,机密次之,仅限正五品以上官员阅读,特旨准许者可阅读,致仕官员非特旨不可读……”

    “其三,机密最低,凡取得秀才功名者均可阅读,其他诏令允许者亦可阅读……”

    “责令通政使司,制定细则,保证《内参》发行。凡准许阅读《内参》者,不得泄露、遗失,如有违反,当降秩一级;每年年底,当由通政使司制定细则,全部召回、销毁。”

    ……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原创!

    第二十章 皇上的闹剧

    次日,十月初六

    因昨日和同僚议定,今日要将内阁增补阁员的廷推名单提交御览。方从哲便早早起身,梳洗后,换过朝服,直奔内阁……

    一进内阁值房,方从哲就觉得气氛有点不对,那些中书舍人虽表面上一如既往,可举止中却透出一种诡异气息,好像在极力压制的什么似地……。方从哲心中直犯嘀咕,忙打量了下自身,并无不妥之处;又回想近日大小事宜,也不觉有何异常……。心中纳闷之余,便叫过一个亲近舍人,问道:

    “今日,内阁可有异常之事发生?”

    那舍人见首辅大人询问,忙四下里瞧瞧,见无他人注意,便附在方从哲耳边,小声禀道:“回大人话,今日早晨,大约辰初一刻,皇上也不知为何,径直从乾清宫跑到奉先殿,在奉先殿呆了一会儿,有火急火燎的跑了回去。那些太监侍卫们跟着后面,也不去阻拦,实在诡异。如今,这宫内宫外,怕是都传遍了……”

    这番话唬的方从哲半晌说不出话来,好半天才勉强收纳心神,摆出一副办公样子。却对着奏章,半个字也批不下去……

    奉先殿,位于紫禁城内廷东侧,为皇室祭祀祖先的家庙,可谓紫禁城第一肃穆之所。如今,皇上却在其内奔跑嬉耍。这要让大臣知道了,岂不是要翻了天……

    好不容易熬到刘一燝、韩爌两人赶到,方从哲便约了两人入宫见驾。半路上,方从哲把早晨发生之事详细说与两人,惊得两人也是半晌说不出话来。三人心中齐声叫苦,“怎么摊上个这样的皇帝,荒唐之处和武宗皇帝如同一辙……”。

    武宗皇帝就是后世鼎鼎大名的正德皇帝,可谓是有史以来最荒唐、最难以捉摸的皇帝。他喜好玩乐,喜好新奇事物,亦好兵事……。在位期间,他偏宠刘瑾等“八虎”,设立豹房,在宫苑内练兵……,把朝廷上下弄的乌烟瘴气。后来更变本加厉,偷偷跑出长城游玩,还带领兵马与蒙古人一场血战,并亲手杀了个敌人。更把大臣弹劾置之不理,给自己加封个威武大将军头衔……。亏得当时朝中有杨一清等贤臣辅佐,才未酿成大祸……。如今方从哲、刘一燝、韩爌三人把当今与正德皇帝相比较,可见对当今早晨之事的不满……

    行至乾清门,三人就发现有一群人正穿着官服,三三两两的聚在那里闲聊。见内阁的三位阁老联袂而至,这些官员便围了过来……

    刘一燝一看,认得这些人都是各大衙门派在这里当值的官员。恼怒之下,劈头就是一阵训斥。顿时,便吓得这群官员做鸟兽散去……

    乾清门当值的小黄门见三位阁老联袂而来,忙迎上前去。口中还喊着:“三位大人,可是要入宫见驾?请稍候,咱家这就派人通报……”

    方从哲忙应道:“如此麻烦公公了。”

    小黄门连叫不敢,急忙把这三位迎进了值房小坐,等候陛下召见……

    乾清门值房内,早有两位官员等候。见三位阁老进来,连忙上前行礼……

    “下官通政使姚思仁(左庶子孙承宗)见过方大人、刘大人、韩大人。”

    “免礼,免礼。”方从哲走在前面,一眼就看到左庶子孙承宗,连忙问道:“恺阳,你怎么也在此等候,可是要给陛下进日讲?”

    孙承宗(字稚绳,号恺阳)听得首辅大人问话,连忙答道:“回方大人,昨日皇上召见姚大人。曾吩咐了一件公务,令下官帮着端详一二。昨日忙了一宿,今日前来复旨。”

    方从哲点点头,刚想问是什么公务,身后却转出了刘一燝、韩爌二人。见到姚思仁和孙承宗在场,刘一燝只以为也是前来套近乎,便出言训道:“恺阳身为乾清宫日讲,关系重大。只要把陛下教好,自有天大的富贵。又何必钻营那些蝇营狗苟之事。”

    孙承宗翰林出身,立身甚正,也常为此自傲。如今却被刘一燝斥为蝇营狗苟之辈,脸顿时便拉了下来,淡淡应道:“刘阁老所言极是。”

    韩爌在旁看了,知道刘一燝误会,连忙出言解释:“恺阳莫要生气,刘大人一时误会了,还望恺阳海涵一二。”说罢,便将皇上早晨谒奉先殿之事详细说了……

    刘一燝也觉得自己刚才出言太苛刻,忙向孙承宗赔不是……

    如此闹了半响,孙承宗才沉吟道:“昨日,下官觐见皇上,曾上《讲读议注》,却被圣上否决,并亲自定了章程。?br />好看的电子书shubao2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