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司,杨参将总司其责,吕督司则具体执行。”
“末将遵令!”
同样穿着一身对襟锁甲的吕承志明显比马红俊更象个大明军人……身为军户世家出身的吕承志是一员马上悍将,从扬州撤退一役中他挥舞双手冲向敌阵死战不退的雄姿给曾志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他也是军中在个头上唯一可与曾志国比肩的人物……这在当时是虎将的不二标致。
现在吕千总加练兵督司穿着一身打理的一丝不苟,每一条束带都扣的整整齐齐的铠甲,手中还拿着一柄明军骑兵标配的纹眉大刀,向着曾志国郑重承诺道:“大帅放心,等大帅从留都回来后,末将保证四营将士会更加的生龙活虎。”
曾志国任命吕承志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吕千总的母亲是官宦小姐出身,所以吕千总从小也学了不少字,现在他郑重的把自己的练兵手纪……也就是那本小册子交给了吕承志,然后吩咐道:“小吕,一切照我的练兵手纪来。”
“是,大人放心。”吕承志对曾志国的练兵手纪其实大不以为然……除了那些新奇的可以锻炼士兵体魄的办法外,这位将门出身的千总从内心觉得,曾大帅似乎对阵法的训练并不是十分在行,而且训练时的处罚手段似乎太柔和一些。
不过他还是精神抖擞的又表示道:“练时多吃苦,战时少流血。要吃苦得方能霸得蛮,大帅的训示末将无一日不敢忘记,请大帅放心。”
“大帅放心!”
“大帅一路好行!”
“大帅一路顺风!”
现在曾志国终于把一切都安排妥当了。幕僚选了,史可法那边告辞过了,自己的老营安顿好了……他纵马驰出兵营,眼前青山碧水,江南风貌美不胜收……然而曾志国的心已经飞扬而去……现在出,去南京!
大明弘光二年八月初十日,太子太保、左都督、提督镇江军务总兵军曾志国奉命赶赴南京。沿途四处百姓闻曾帅至,望门倚看有之,提壶赠水有之,焚香祷告有之……
“唉呀,想不到留都这儿的人更多。”
刚刚投奔曾志国不久,被任命为亲兵队长的李天柱在进城的时候被热情的百姓丢了不少鸡蛋,同时还被人挤掉了头盔……不过他的抱怨并没有什么不开心的意思,相反,这位淮泗子弟眉开眼笑,显然是为他的大帅能受到如此的欢迎而倍感骄傲。
刚刚在进城的时候,闻风赶到的百姓挤的水泄不通,把曾志国一行人挤的够呛。后来还是南京的巡城御史王孙蕃闻讯赶来,这位东林党的御史脾气火爆,看到他带着兵丁赶到,原本还很热情的百姓眨眼就消失了,只留下一地的鸡蛋和葫芦瓢。
蹄声得得,曾志国的战马踩踏着整齐的青条砖路修筑的路面,每一声马蹄声响,仿佛都穿透了百年……
这是南京。大明的留都。在这个时代,这座城市仿佛是中华文明最后的希望,在几百年后,这座城市承受的苦难就是整个华夏民族浴血重生的缩影。
眼前整齐的城砖铸就了高城,却挡不住胡虏的铁骑;巍峨高大的城楼上曾经站立过倭人骄横的身影;这里曾经是大明太祖下令北伐的地方,从这里出的军队洗雪了四百三十年的耻辱,把幽燕重复汉家的赤帜之下;这里也有冒雨投降的南明君臣,让整个民族蒙受羞耻;这里也有过骇人听闻的屠杀,阖城百姓数十万遇难,是华夏历史上最为沉重的一页……
青砖碧瓦,雕栏玉砌,昔日王谢堂前燕……多少故事,或慷慨激昂,或低沉呜咽,缕缕微风轻轻而至,似乎在曾志国的耳边喃喃细语,讲述着男儿悲歌,讲述着千年沧桑……
正当兴致勃勃怀着思古幽情的曾志国手扬马鞭,很想来一句:“我来了,我拯救。”的时候,赶跑了那些围观百姓的巡城御史王孙蕃不合时宜的在曾志国一边冷笑了一声。
第二卷南方 第十三章 上洛(2)
虽然巡城御史的品级在曾志国面前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不过身为坚定的东林党人,江南有势力的大士绅的代表,城内清流的中坚人物之一,经常可以直接向皇帝汇报坊间情形的实权派文官王孙蕃根本就不把曾志国放在眼里。
“曾大人,留都品流混杂,适才人群中,或可有居心叵测的人物,本官觉得,曾大人还是早点去下处的好。”
“好,多谢。”
曾志国懒得与这样的官员生气……来南京之前,他就打定了主意,就算被人打脸他也忍了,一切为了大局!
王孙蕃果然很不客气,又直接打脸:“还有,曾帅最好要约束住部下,不然,本官恐怕会有得罪的地方。”
曾志国看了一眼这位官员身后跟着的那一队兵丁,大约有二十来人,穿着破旧的棉甲,多半是拿着长矛,有几个把总样的军官按着腰刀,正用好奇的眼光看着自己……嗯,他们还装备着水火棍子,这显然是用来殴打那些不听话的地痞或流氓用的。
他很客气的向着王孙蕃拱了拱手,笑道:“本帅明白,请大人放心。”
“很好,曾帅也要小心行止,留都之中,并不是外镇将领可以随便的地方。”王孙蕃对曾志国的合作态度很满意,虽然今天他是有意来找碴的,不过不代表他没有一点分寸。
于是他向着曾志国一拱手。勉强在脸上挤了一丝比哭还难看地笑容,说道:“如此,曾帅请自便。”
曾志国新任的亲兵队长李天柱出是淮泗世家出身。祖上曾经也做过官,乡绅子弟又是自幼习武,开得硬弓骑得烈马。还曾经中过武举,在当时算是允文允武,后来见吏治,军中也没有前途,索性在皖北落草,听说曾志国保扬州的壮举后,这才辗转跑到镇江,接受招安做了并且做了曾志国地亲兵队长。
同样的孔武有力,同样是允文允武,李天柱当然对曾大帅极为佩服。象他这样刚投效不久的人也能做亲兵队长,这使得他对曾志国地胸襟也极为佩服。
现在看到曾志国对这样一个芝麻大的文官如此客气,李天柱怒喝一声,就要上前说话。
曾志国知道李天柱的脾气怕是说不出什么好话来……他连忙喝住了就要暴走的李天柱,向着王孙蕃皱眉道:“本帅自有分寸,大人管的未免太多了。= ==”
说罢一拱手,不给对方反驳的机会,带着自己的大队人马绝尘而去。
“嘿嘿。”
王孙蕃并没有曾志国想象的那般暴怒起来,看到曾志国等人离去。他也立刻离开原地,匆忙赶往某处府邸,今日此举,王孙蕃当然是受人指使,不然他不会第一时间赶到城门。驱散百姓做这种杀风景的事。而且一再折辱曾志国这样的边镇大帅。
弘光帝虽然指明要见曾志国,并且不顾镇江军镇初设。曾志国正是百忙之中一意孤行如此,想来也不是光要见见曾志国这个名将一面。而且有更重要地寓意。
摆脱王孙蕃后,曾志国一边向着城中为自己准备好的驻地急行,一边紧张的思索。
城中势力,要么是弘光帝的嫡系,要么是马士英的势力,除去少量的中立派官员外,剩下的就是东林党了。
在来南京之前,曾志国对东林党在南京的势力已经有所了解。
如果说东林党在北京还经营了几十年,靠着开宗的那伙大佬才站稳了脚根地话,回转头来看,东林党的老巢就正是江南。
东林大佬,十之七八便是出身江南。几十年经营下来,老巢常州便有赫赫有名的东林书院,每年为东林党培训出大量的新鲜血液,东林官员遍及江南,远到湖南、浙江,都是东林党的势力范围,可以说已经是根深蒂固,难以撼动。
东林一脉,不仅掌握着舆论导向,更是由无数江南地大官僚与士绅组成地庞大势力,他们对上掌握着朝中的清流,对下掌握着民间舆论与各地地下层百姓,身为有土地田产的士绅,商人要依附他们,小地主也要奉承他们,普通地百姓更对这些人势若神明。
清军下江南后,不少东林党人举旗反抗,黄道周自己就有族人家丁几千,誓师北伐后,几天内汇聚万人,虽然是乌合之众,不过也能由此看出东林党大佬的势力有多么庞大的恐怖。
清军下江南,如果没有东林党的投降和支持,短时间内自然站不稳脚根。
宋朝所谓的朝廷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在南明与清初之时,其实仍然如是,并没有根本的改变。
“这一次南京之行,怕是会很有趣咧。”
前路莫卜,南京城中看似平静,其实已经暗流涌动。各派势力随着曾志国的到来都蠢蠢欲动,可想而知,曾志国必定会是暴风眼中的人物!
摸着下巴上的大胡子,曾志国倒是打定了主意。现在不是与东林翻脸的时候,凡事只要忍耐一下,等自己羽翼丰满的时候,难道还治不了这群腐儒吗?
至于马士英……曾志国面色一紧,这个老江湖不是那么好忽悠的。不过自己反正也不会跟着东林党疯来玩什么清君侧,所以只要没有这种威胁,老马也不会真的来撕破脸皮对付自己吧?
马士英此人在战略大局上也是庸人一个,不过搞起内斗政争来能搞定东林党。这种人,曾志国也不想招惹。
赶到京营为他们准备地驻地时,天色已晚。
一个京营副将毕恭毕敬的站在门前。看到曾志国一行,连忙上前行礼。
“将军请起。”
曾志国并没有什么架子,看到那副将半跪相迎。就立刻跳下马来,将那人扶起,然后温言道:“本帅最近这段时间都会住在此地,将军不必如此多礼。”
“是,曾帅请进,看此住处可还合意?”
曾志国虽然客气,京营副将仍然是如临大敌的模样,匆忙起身之后,便将曾志国一行百余人迎入营中。
早就听说京营将士地日子过的舒服,踏入此处军营后。曾志国仍然是满心感慨。诺大的军营内收拾地平整,辕门精工细作,极尽华美,入营之后居然还有不少地方栽种了花草,鸟语花香,极尽清幽。
如果不是一丈多高的总兵旗高高悬挂在半空中,曾志国几乎要怀疑自己走错了地方。
“大帅,您的住所便在营里。地方也给贵部属下全腾清了出来,听说大帅没有带什么奴仆家丁伺候。末将特别给大帅准备了男仆和丫鬟,大帅如果有什么需求,只管吩咐他们就是。”
把自己的份内事交待清楚后,那个副将带着自己的亲卫家丁闪电一样的消失了。
“嘿嘿。”一直跟随在曾志国身边的萧逸云忍不住笑道:“大人,看来留都内风雨欲来。惊雷之下。赶跑这些俗人,正好省得大人麻烦。”
在大毛二毛事件之后。萧逸云沉寂了一段时间,不过这位做了十来年游方道士的儒生毕竟算是小有见识。眼看曾志国没有谋主,索性就自封为军师,经常的开口出些主意,虽然十次错九,不过好歹也算有个提醒自己的人,曾志国倒也不恼他。
“嗯,这样也好。”曾志国也极为满意。这里地条件明显比在扬州和镇江时好多了,穿越以来他殚精竭虑的做事,也到了该休息一下的时候了。
于是他挥手令道:“众人听了,从今日起,多吃饭少喝酒,多睡觉少说话,在南京这些天,大家好好休息吧,回到镇江,本帅还要狠狠操练你们咧!”
众人轰然大笑,整齐的答应了一声之后,各自散去。
到了自己卧床之中,看着摆设整齐的柜子与黄梨木坐椅,曾志国往床上一倒,只觉得全身一阵舒适之感,看着丝罗帐顶,奔波了两天的曾大帅就这么昏昏沉沉的酣然入梦。
一觉好梦,等曾志国起身时已经是华灯初上,京营将领起居原本就很讲究,这几年外镇镇将也很奢华,刘泽清就曾在淮安建起行宫般豪华的府邸,负责接待曾志国的京营将领也不敢怠慢,事事准备地妥当,等曾志国一觉睡醒之后,耳鼻中尽是香味,张目一看,却是有一个美婢正半跪在自己床前,向着一个兽香炉里添加香料。
这婢女不知道曾志国已经醒转过来,仍然低垂着头,轻轻哼着不知名的江南小调,轻声软语,旖旎动听。
“真好听,唱的啥?”
曾志国听的心醉神驰,不觉起身询问,那婢女猛然一惊,急转过头来惊道:“将军醒了,婢子无礼,吵醒将军了。”
她原本是蹲跪在地,裙子高束在腰间,露出了裙内的薄汗巾与一对浑圆修长地美腿,听到曾志国地动静又急转回身,却是领口低垂,露出胸口间一抹雪白。
“要命啊……”
曾志国不知道大户人家的婢女原本就是比妾低一等地存在,主人随时可以拿来泄,他心里奇怪着这美丽少女穿着如此豪放,看的他小心肝扑腾扑腾地跳,于是不敢多看,连忙把头一扭,连连挥手道:“无妨无妨,你下去吧,我这里不要你伺候了。”
等那美貌婢女听命下去后,曾志国猛然把刚刚挥动的手猛然一缩,狠狠一拍,心中暗恨:“这臭手为什么这么贱!”
拍过之后,曾志国悠然躺下,面露笑容,心道:“果然是十里秦淮金粉之地,又有人讨好安排,看来,这次南京之行可以享受多多了啊,哇哈哈。”
第十三章 上洛(3)
负责伺候曾志国的婢女都是绮年玉貌。隔的老远。曾志国就能感受到这些美婢的青春活力。
奴仆们也都是精壮干练。看到曾志国从房间出来。就乱纷纷忙碌起来。一个个象陀螺一般转个不停。
这些婢女与奴仆都是京营中人安排妥当。短短时间就能安排的如此。京营将领与南京的文武百姓平时如何纵情享乐。可见一斑。
这些婢女与奴仆都归一个中年管家掌管。这管家生的身形胖大。天气已经不热。还是满脸油津津的热汗。
“大帅。大帅起身了。快快。伺候热水。毛巾。”管家看到曾志国出来。连忙催促着那些婢女们给曾志国打洗脸水。送上熏的香喷喷的毛巾。然后在曾志国洗完脸后。这些婢女手举着毛巾。仔细的帮着曾志国擦干。
在这个过程中曾志国强忍着很多方面的不舒服。先是自己木头一样不动。让别人来动手。这对一个出身在红旗下。生长在新中国的有为青年是一种难忍的折磨。然后就是那些婢女的胸部好象比之前在房里哼小调的婢女还要伟岸一些。看着汗巾束住的伟大胸部在自己眼前晃来晃去。曾志国很困难的才忍住了在上面摸上一把的冲动……他觉得这样的画面太过于猥亵了。
虽然他知道没有人敢说什么。甚至被自己非礼的女人还会强颜欢笑。甚至是自内心的高兴……给一个提督镇将太子太保做妾。是这些出身卑贱的女孩难以想象的---这等于是让她们一步登天了。
除了这些婢女之外。还有一个二十来岁的嫂子负责给曾志国做饭。这种被称为“灶上的”女厨子不仅手艺好。从女童时代就开始学习做饭。手艺口味之好。花色之繁富都出乎于现代人的想象之外。
晚上曾志国吃过厨娘的一顿饭后。立刻觉得厨艺这种事并不是随着社会进步就一定进步地。相反。在农业社会整个社会节奏都缓慢的前提条件下。很多手工活都做的比后世更好。
除了做饭之外。那个面容姣好的女厨子也是曾志国地半个房里人。当时人一出门可能就几个月或是半年以上。如果不带全家老小的话。显然要重立锅灶安下家来。而找个男人做厨子当然不如找个漂亮的女厨子更让人心情愉快……同时女厨子还担负起暖床的功能。这种极具想象力和有创造力的事情也是曾志国的管家无意中说出口来的。
这样一来。从曾志国一醒过来整个人就沉浸在一种温香软玉地氛围之中……无论是婢女还是厨娘都是为他个人准备的。他可以为所欲为。可以负责也可以不负责。玩的开心了可以把她们送给别人。大家一起共享。玩地不开心也能送给别人……总之这些人从性命到身体。全是曾志国一个人地。
到了掌灯时分。管家看到曾志国似乎有点郁郁寡欢。吓的不轻的管家立刻挖空心思开始想半法。
管家提供了无数种方法让曾志国开心……比如到河房里找一?br />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