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范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闺范第22部分阅读(2/2)
外之意。

    苏姨娘点点头,微笑又为老太太添茶。

    琉璃听得老太太提起闵华。便不由想起当日去送添妆礼之时蘅薇催促她办理程英娘之事,想来时间也过了许久。也该是想个法子把这个事了了的时候了。再拖下去,只怕越往后拖只怕越有变化,左右陈满家的已被她弄走,倒不如趁这个机会把她顶上去。

    便就开始琢磨着时机。

    这日老太太口淡,忽然想吃冰糖莲子,琉璃安顿了她午睡后,便吩咐红梅去大厨房。正挨着榻上打盹儿,红梅拎着小食盒回来了,见了琉璃便嘟嘴道:“小炉灶上如今是轮流着做,刚都交代了少放糖,还是放了许多,也不知老太太呆会儿会不会怪罪。”

    因着吴隐中一再嘱咐,老太太近来已不嗜甜,寻常汤羹里总要注意着。但何家祖籍原在南方,一向有着菜里放糖调味的习惯。琉璃便将温着的莲子汤端出来,用勺子舀着舌尖尝了尝,果然有点甜,但是沉吟了片刻,却又将它盖好了盖子,唤了红梅下去。

    老太太午睡起来,琉璃端过莲子汤,老太太尝了口,顿时蹙了眉头:“怎么这么甜?”

    琉璃应道:“是吗?都交代过红梅少放糖了,想是小炉灶上今日又换了人当值,不懂规矩。”

    老太太便问起:“怎么还没定好人选么?”

    琉璃拿出把团扇替她轻轻地扇着,随口道:“应是罢?红梅说如今都是日日轮流着做。”

    老太太嗯了声,丢开不喝了。

    翌日早上,夫人们过来侍候老太太用饭,婆子们将饭摆好,琉璃把老太太扶到桌旁,余氏便布起菜来。立夏后早饭都改成了粥食汤羹和小菜,琉璃看了眼那蒸羊||乳|羹,道:“老太太先浅浅尝一尝儿,我瞧着有些老,莫不是盐放多了。”

    老太太皱眉尝了半口,果然撂了勺子,“这帮不长眼的,放这么多盐做什么?!”

    齐氏另拿起勺子来尝了尝,忙回头与婆子道:“今儿是做的?!不知道老太太的饭食要另做么!”

    那婆子垂了头道:“今儿是轮到刘善家的管小炉灶。她头一回轮值,想是不懂。”

    齐氏知道这里面缘故,也是无法,一面挥了手让她退下去,一面朝老太太赔罪:“如今小炉灶上无人专管,故而下手有些轻重不匀,老太太恕罪。”

    老太太道:“陈满家的被驳已有多日,如何还不曾替人上去?”

    齐氏硬着头皮道:“正在酌选之中。”

    老太太忍了脾气,让琉璃把枣泥粥递给她。

    夫人们走后,琉璃端了茶进来。“老太太早饭未曾吃好,可要让大厨房再另做两份点心?”

    老太太道:“罢了,那帮子浑虫,让她们再做也不定做的好。”

    琉璃叹道:“老太太说的是,这都一连好多日了,老太太这已经是吃不好,还有老太爷,每日里那么忙,回到屋里连口称心的粥汤都喝不着,岂不让人恼火?”

    老太太锁着眉不出声,不知在想什么。

    晌午前老太太从佛堂出来,琉璃奉了茶给她,见着天色差不多,遂让绿荷上前替她捶腿,自己走出来,跟碧云道:“老太太这里烦姐姐照应一二,我去大厨房看看。”

    碧云笑道:“九姑娘如何总这般客气,侍候老太太是奴婢份内事,这声姐姐不折煞奴婢了么?”

    碧云原先没有自称奴婢的习惯,琉璃听着这话忽有些扎耳似的,但眼下赶着有事要做,便也没往心里去,只点了点头,便下台阶去了。

    陈满家的被驳了差事后,因小炉灶上一再出事,齐氏如今也不敢大意,迟迟未有把管事人选给定下来。琉璃去到的时候,厨房里十来个人正在忙碌午饭,洗菜的洗菜,刷锅的刷锅,烧火的烧火,忙得热火朝天,并没有人注意到她到来。

    琉璃走到小炉灶旁,见着一灰衣婆子正在放十来个小灶上放炖锅,于是道:“哪个是老太太的?”灰衣婆子抬头看了眼她,忙赔笑道:“是九姑娘来了!今儿怎么您亲自来了?”遂忙不迭地指了当中一只告诉她:“老太太的是这个!”

    琉璃看了眼,“这炖什么呢?”

    婆子道:“今儿是炖雪梨蛤蚧,清凉滋补的!”

    琉璃点了点头,“成,我在这等着,你忙。”

    这婆子原该要好好献番殷勤,听她说竟要在这里等着,一时也不知她是个什么意思,不敢相问,却也不好怠慢,擦了擦手见她站在门下,竟是要看着她做的样子,心下便不由紧张了几分,要放炖锅里添水,竟险些把锅盖撞翻。

    琉璃皱起眉来,虽不说话,但她这样子却很让人发怵,婆子心里愈发紧张,原本小炉灶上活儿精致,但不多,像炖汤这样的,平时很可以一边守着一边坐坐,只要顾着火候就成。但眼下她却坐不下去,垂手站着,脚尖都没处放似的。

    平日只远远地见过这位九姑娘,并不曾与她打过交道,只觉得这小丫头长相甜美,待人也和气,不像那种爱挑刺儿的,如今看她这般,倒有些意外。

    琉璃挑了张干净的小杌子坐下,看这婆子手足无措,眉眼仍紧拧着,没有半点收敛的意思。

    须知她今日乃有备而来,哪里会同情你自在不自在?

    如今她已探得程英娘在大灶上帮手,能上大灶也是了不得的差事,苏姨娘非把她调到来管小炉灶,不晓得为什么。今日她也在,但厨房里来往人多,她低头配菜并未注意。

    上回蘅薇说大厨房将要易主,敢情是余氏又要有什么行动,这大厨房她是势在必得,那齐氏又会善罢甘休么?两房闹得这么凶,可有点不太如老太太的意。不过这个她可管不着,苏眉音就算把整个何府掀底烧了,她也不会皱半点眉头,只是如今如何把程英娘推出来,还得费点心思。一来她如今虽与老太太有了共识,但她也有言在先,不准她恃仗身份借机生事,老太太就是为了各房茅盾在撑着身子骨,怎么可能会听凭她甚至说帮她插手大厨房?二来她还不能以自己的名义把程英娘推出来,也就是说不能让别人把程英娘和她联想在一起,不然的话,余氏或齐氏但凡起个疑心把她撤了不就前功尽弃么?

    如果您觉得网不错就多多分享本站谢谢各位读者的支持

    ,!

    正文 092 怀胎未迟

    “九姑娘,这汤炖起来还得有一阵,不如您先回去,回头好了奴妇给老太太送过来可成?”

    婆子在旁杵了半日,觉得还是得把这尊神轰走了才成,顿时笑得两眼眯成了缝。说来这小丫头也算本事,进府刚过半年,就从险些被签卖身契变作下人的私生女爬到了老太太身边做了贴身侍候,还引得老太太为她亲手责打了五姑娘,小炉灶上的事若是能凭这位九姑娘获得老太太的欢心,得她老人家一句示下,那自然是好,若是得不着,可也犯不着由她往老太太耳朵里灌浑水,还是请走了为好。

    琉璃哪里不晓得她心里想什么,心下冷笑,面上却不动,说道:“老太太吃的东西,如今都是我一人负责到底,你也知道陈满家的是怎么退下去的,这种话你也敢说?若不是这几日你们小炉灶上出的东西不是糖多了就是盐多了,总也没个省心的时候,令得老太太都没吃上几顿安生饭,我又怎么会上这里讨这个罪受?”

    婆子可不想她竟会翻脸,顿时吓得手脚无措,半日才又赔笑道:“姑娘教训的是!是奴妇愚笨无知!奴妇这就仔细看着喽!”一面赶忙地低头查看火候,一面又转身去备瓷盅,竟不敢与她搭话了。

    旁边大灶上忙碌的人也就看了过来,当中正有在案板上掌案的程英娘。琉璃扫视了一圈四周,与程英娘对了对眼神。忽然站起来,不知趣地凑近炉灶去揭锅盖。锅盖上凝结的蒸汽水滴答掉下来,一个不留神正浇在那婆子脚背上,婆子挨烫顿时受惊跳起,手里一堆碗盅哗啦掉在地上,偏巧又砸中了琉璃脚尖!

    “你!你干什么?!”

    府里备的瓷盅都可是用料十足的瓷胎。这一个掉下来都难免受不了。何况接连几个?琉璃尖叫着跳开,捂着脚尖痛苦地蹲下。

    “唉呀!九姑娘您这是——”

    婆子顿时慌得不行,连忙走过来道:“姑娘快坐下!让奴妇瞧瞧!”

    琉璃一个劲叫着疼,不让她。伤着了老太太身边的人,还是府里的姑娘,大厨房可没人敢袖手旁观,登时都放了手头活计围了过来。有的扶琉璃坐下,有的连忙去拿药膏,唯独程英娘来到小炉灶上把锅盖盖上,将了的几口锅灶下的炉火封了风口,杜绝了汤锅溢水的风险。

    这时候各房来拿饭的已陆续到来,其中有好事的,连忙回去告知了自己主子。不一会儿三房里便派了管事吴嬷嬷来了。要扶琉璃回正院。琉璃眼眶都红了。才站起来脚尖又疼得她蹲了下去。

    吴嬷嬷无法,气得连声斥责那闯祸的婆子。

    那婆子又急又慌,等药膏拿来了,连忙蹲下来劝琉璃:“姑娘快把鞋袜脱了,让奴妇为您上点药罢!”

    “此话差了!”程英娘在旁接口道:“咱们是什么人,姑娘的脚岂是能轻易当着人露出来的?你这不是故意让姑娘难堪么?”

    吴嬷嬷乃是齐氏的陪房。凡事可都为齐氏想着,可不想再在小炉灶这事上出什么风波了。顿觉程英娘这话很是,于是冲她道:“不如这样,你去借顶软轿来,把九姑娘先送回去。上药的事,回房再说。”

    程英娘踟蹰了一下,却把她拖到一旁,说道:“嬷嬷是忘了么?九姑娘如今瞧着很得老太太意呢。她这么着哭哭涕涕地回去,老太太还不得问起?她这正受着气呢,若是在老太太面前添油加醋说几句什么,那时甭说咱们耽不起,三夫人只怕也得挨两句不是。”

    吴嬷嬷一拍脑门:“我竟忘了这层!你说的很是,那如今咱们又该怎么着?”

    程英娘想了想,道:“依我看这砸下来应也落不着什么大伤,咱们不如先让她到隔壁房里吃碗茶,好生侍候着,等她消了疼,才请她回去。那时想必她气也被哄消了,老太太那里也就不至于深究了。”

    吴嬷嬷点头,当下回到屋里,就近唤来了两个婆子将琉璃扶到隔壁值夜婆子们的休息处。

    琉璃到了房里坐下,闯祸的那婆子已捧了碗雪梨汤来,战战兢兢守在一旁。

    吴嬷嬷斥道:“你不去灶上看着,跑来这里做什么?”那婆子忙道:“灶上英娘在看着呢。她原先在别的府上也掌过小灶,倒比我麻溜些。”程英娘帮她解了围,她倒是心存了感激。

    吴嬷嬷想着程英娘方才行事,思想着此人倒是个心细沉稳的,做起事来不慌不忙,难得的是竟还替着齐氏着想,于是存了心思。一时看着面前婆子,倒是不由皱起眉来,一面道:“你下去拿些点心来!”

    婆子忙不迭地下去了。吴嬷嬷将琉璃被砸的那只脚架上高凳,陪着说了两句好话,因惦记着齐氏还等着回话,便就让小丫鬟侍候着,自己告辞回了三房。

    琉璃坐着把雪梨汤喝了,却是由程英娘端着点心进来,琉璃瞅着门外没人,拿了块点心道:“你倒机灵。程英娘恭谨地道:“姑娘为奴妇都不惜使出了苦肉计,奴妇要是再不长点眼力劲儿,岂不辜负了姑娘一番心血。”

    琉璃把点心吞了,点点头道:“你下去吧,省得别人疑心。”

    大厨房乃是各房里消息的集散地,琉璃被砸了脚的消息顿时传开了。月桂海棠半路上就听说姑娘出事,立刻飞奔了前来探望,见她脚尖疼得连地都下不了,当即也不顾还有人在场,破口将那闯祸的婆子骂得头都抬不起来。

    琉璃喝饱喝足,招手叫了她二人过来:“我这会子没那么疼了,你们俩送我回正院去罢。”

    大厨房两个管事连走过来搀扶,一面不住地道:“还请九姑娘在老太太面前好言两句儿!”

    琉璃回到正院里,老太太自是问起这一桩来,琉璃说了一遍,老太太便斥道:“怎么不当心些?!”却也让青裳给她上药。

    其实伤的也不是那么严重,只不过刚好砸在脚尖,那可是十指连心啊,过了那阵时间,也就不怎么觉得了。但是装还得装得严重些,青裳一面给她敷药,她就一面呼痛起来。老太太道:“那大厨房如今当真闹的不像话了,就没一个得用的人么?!”

    琉璃忙道:“厨房里又不是别的地儿,可以轻易调人进去。三夫人也是着急呢。不过今日那婆子也着实粗笨些,见得伤了我,竟连小灶上炖的那么多汤也不顾了,若不是有个姓程的嬷嬷手脚机灵,上前把火封了,只怕今日里饭桌上连汤也没得喝了,老太太又得生气。”

    老太太皱眉哼声,一脸的愁烦。

    这日里晚饭没让琉璃让前侍候,聂氏早听闻日间里的事,故意问:“咦,九姑娘今日怎么不曾上桌?”青裳在旁道:“姑娘伤了脚,不便上桌。”聂氏道:“哟,怎么把脚给伤了?”青裳看了眼齐氏,默不作声退在老太太身后。

    齐氏见着老太太脸色不善,不好回避,便道:“那闯祸的婆子我已经罚了,还望老太太勿要生气。”

    老太太哼了声,道:“我是不生气,只是你那大厨房也该管管了!什么人也往小炉灶上凑,做出来的东西没几样能吃的,如今竟还来个三不着两的人,慌手慌脚地把人伤了!赶明儿还不得因为炉子哪刻没看住,一把火把厨房给烧了?总之三日内之内你提个管事出来,专管小炉灶上的事!”

    齐氏见她下了通碟,只得颌首应下。

    回到房里,一想起这事齐氏不觉心烦,总觉着一团麻死死堵住了胸口似的,对着一桌子菜也吃不下去。吴嬷嬷知她心思,不免劝道:“老太太话虽重些,倒是在理。小炉灶上再不提人上去,只怕大夫人那边会按捺不住要往里头塞人,横竖都是要办的,夫人倒不如尽快撂定了的好。”

    齐氏锁着眉,没搭理。她倒也知道要尽快找人替补,可一时之间上哪里找人?大厨房里管事的那几个,个个都盯着这位子,可到底太会来事儿了,功利心又重,出了事还不懂圆场。像陈满家的一样,平日里见着倒挺伶俐,那事儿出来不还是吓得只会往余氏身边爬?便是老太太不驳她,冲着这一桩,她也迟早要驳了她去。

    只是这些事她从不会放在嘴里念叨,因为就算念叨了,也只是多几个人知道而已。

    吴嬷嬷见她不出声,不由叹了口气,“夫人就是这桩不好,有什么事总憋在心里,太过好强,若按我说,要不是您心思太重,冲着老爷待您的这股心意,指不定也就——”说到这里她看着齐氏,咬了咬牙还是往下说了:“也就能怀上个哥儿也未定。”

    齐氏原一门心思在小炉灶上,猛然听得这话,便不由怔了怔,目光渐渐黯下来。

    成亲十多年,何朴松待她的心意倒未曾变过。可是他越是待她如初,她就越是内疚,她居然连个子嗣都未曾为他诞下过。相反是宁氏和柳氏,个个都为他生了儿女。尤其是宁氏,一生就是两个儿子,若不是她还有娘家这身份压着,她只怕就要骑到她头上去了!

    如果您觉得网不错就多多分享本站谢谢各位读者的支持

    ,!

    正文 093 心患已除

    想到这里她心里头那团麻又似乎更纠结起来。

    世人都说她高傲好强,可谁又懂得一个不曾生育的女人的痛苦?更痛苦的是,她还不能把这份痛苦摆到面上,让何朴松看穿她的脆弱和惶恐。有时候她也痛恨自己,身为历任太师的嫡孙女,她琴棋书画曾经无所不通,为什么偏生在最要命的这方面却不如人意?如果她能生育,也许何朴松是不会纳妾的吧?他若不纳妾,若没有那几个庶子女,她心思也不会愈来愈重,或许真能怀上也未定吧?

    她咬了咬牙,闭上眼睛。

    吴嬷嬷看出她心中痛苦,也不由心疼:“夫人就该放开朗些,从前就是太操心了,养好了身子,往后总还有机会的。”

    齐氏淡淡垂眸,心灰意冷道:“我这辈子,于子嗣上许是无望了。”

    “夫人如何这么想?”吴嬷嬷劝道:“您不过三十余岁年纪,世上多少人年过四旬还诞下了儿女来?不说远的,便是咱们老太太,不就是快四十的时候才有了四老爷的么?这些年您也一直在调养身子,也许就只在某处差了那么一点而已。”

    齐氏道:“老太太生四老爷时已是生了有四个的,我又怎能与她比?”

    吴嬷嬷挨着床沿儿坐下来,说道:“这事也急不来,总还得继续调养,慢慢预备着。老太太的娘家侄子,那位季大官人季荣。不是就做着药材生意的么?他与宫里太医熟,若跟他牵上线,请他向宫里太医讨个生子的妙方,或许可行。”

    齐氏想了想,半日道:“这事怎好去托个外姓男子?况且传出去可不好听。”

    吴嬷嬷道:“这?br />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