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吧?
    果然,进屋之后,岑太夫人笑容满面告诉金嬷嬷道:“刚才大夫人就是来跟我说荣儿的亲事,我们婆媳两居然想到了一处,可能这就是天意,这是门好亲,对了金嬷嬷,你怎么去了那么久?老三家的呢?”
    “三夫人回娘家了。”金嬷嬷脸色非常难看,不知道怎么跟太夫人说这事。
    “哦!亲家虽然过继了儿子,不过毕竟不是自己的亲骨血,老三家的常回家去探望,承欢膝下,倒也是人之常情,难得她有这份孝心。”平日岑太夫人最不喜欢儿媳不跟她说一声就擅自跑回娘家,这次因为想着跟永乡侯结亲,便想着许氏跟娘家越是亲厚,这门亲事越能成,反而倒是高兴。
    “太夫人……”金嬷嬷艰难的开了口,她不能当什么都不知道,不然等太夫人跟三夫人提了之后,三夫人拒绝,婆媳关系必定恶劣,太夫人已经让大夫人心生怨愤了,前些日子又下了四夫人的脸面,再跟三夫人交恶,这日子伯府就乱套了。
    “怎么了?”岑太夫人正高兴的时候,见金嬷嬷欲言又止,便有些不高兴。
    “我刚才看到九小姐了。”金嬷嬷知道太夫人不喜欢下人吞吞吐吐,急忙道,“突然想到,九小姐也十一岁了,三夫人好像从来没有提过要帮她说亲,您看府中其他夫人,那个不是早早就打算了,刚才太夫人您也说,亲家老太太希望有骨血陪伴在身边,这三夫人是不是……”
    剩下的话金嬷嬷不方便说出口,府中小姐的亲事不是她一个下人能非议的,只能提醒太夫人一下,让太夫人自己醒悟。
    九丫头,岑太夫人脸色凝重起来,她一向不喜欢许氏,连带许氏的一双儿女也忽略,府中那么多孙子孙女,哪里能一个个都关心,尤其是苏宜晴前段时间又戳了她的痛处。
    经过金嬷嬷这样一提醒,她也立即想到,是的,九丫头嫁进侯府才是真的顺理成章,要她是周太夫人也会这样做,她之前怎么就没有想到呢?也许是平日里两家从来没有透过这方面的口风,无人提,再说了虽然有周太夫人在,不过耿氏乡下妇人出身,很是有点什么,听说跟周太夫人不太合,许氏也不大看得起这个嫂子,两家也没怎么走动,无人提过,便顺理成章的以为他们没有那个打算。
    毕竟九丫头年纪还小,以前性子看着还好,虽有那样一个娘,不过也未必就找不到别的好亲,永乡候虽是侯府,但是现任侯爷手中并无实权,许氏眼界一向高,喜欢跟妯娌攀比,未必看得上,若是以前,她也不会把嫡出姑娘嫁入永乡候府,别说嫡长女苏宜荣,就是次一点的苏宜娟,苏宜华也不考虑。
    不过现在想想,许氏眼界高,可周太夫人却是个精明到极点的人,两家之所以没提可能是因为孩子还小,离苏宜晴出嫁还有好几年时间,怕说早了中途有什么变故,便害了孩子,尤其周太夫人把持着永乡候府,她说一句,永乡候不敢不同意,只怕是想着先等两年,若是有更好的亲事就不考虑,若是没有,自然是要把亲外孙女接回来,所以母女俩在心里有默契而已。
    只是荣儿怎么办?好容易有一个合适的人家,还有大夫人……想到这一切,岑太夫人头又开始疼了。
    过了几日,岑太夫人突然一改平日对苏宜晴的厌恶,频频召她过来说话,又送布料,又送吃食的,单单只给她一个人,让别房的姑娘羡慕嫉妒不已。
    苏宜晴看着笑容满面,一直招呼她吃桂花酥和各色小点心的岑太夫人,心里莫名就想起一句话,无事献殷勤……
    但想想她一个十一岁的小女孩,应该没有什么好让岑太夫人惦记的,不管怎么说,岑太夫人也总是她祖母,不可能会想要毒死她吧?
    道理是这样想,可这桂花酥吃进嘴里似乎也没有往日的香甜了…………
    新书,求推荐票,求收藏,亲们喜欢的话就收藏一下,投点票吧。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正文 第二十一章 先斩后奏
    原以为,岑老太太或许是一时兴起,又或者突然良心发现什么的,可一连数日都如此,苏宜晴不由得在心里犯嘀咕了。
    连许氏也觉得有些不对劲,不过祖母要孙女过去陪伴,她也不好说什么。
    过了数日之后,岑太夫人突然提出,要把苏宜晴带在身边教养,并且让苏宜晴搬到她的院子里去。
    这可是天大的荣耀,许氏想着老人家年纪大了,脾气也跟小孩子一样,也许突然喜欢苏宜晴了也不一定,便收拾收拾,将苏宜晴打包送了过去。
    苏宜晴本身不太愿意,在自己院子里多自由,现在要挪到岑太夫人身边,一定要处处小心,规矩也多,不过这事也由不得她不愿意,根本无人征询她的意见,总不能像三岁小孩一样满地打滚哭闹说不愿意去吧?
    太夫人指了个小跨院让苏宜晴住。
    别的倒还罢了,岑太夫人看她身边就秋絮和冬莲两个像样的丫头,年纪略略有些偏大,便又指给了她两个十一二岁的小丫头,其中一个竟然是芯儿。
    任何人面对一个知道自己不为人知秘密的人都会有几分不自在,更何况芯儿还是一个怀着仇恨的人,苏宜晴没有忘记,许氏也是害了明哥儿的嫌疑人之一。
    不过太夫人既然赏下来了,也不能毫无理由推掉,转念一想,留芯儿在跟前也好,在自己看得到的地方,做什么手脚,她也能防备一二。
    细细留心观察了芯儿几天,看她倒是手脚勤快,规规矩矩的样子,不过表面越是平静,说不定越是有问题。
    苏宜晴不想用最大恶意揣测别人,便找了个机会,将秋絮和冬莲都打发出去,单独询问芯儿。
    “上次我跟你说的,你想通了么?”
    芯儿早有准备,道:“回九小姐的话,奴婢想得很清楚,奴婢的性命是九小姐救的,奴婢不会再乱来。”
    这话是真心的,经过苏宜晴的提醒,芯儿打听了一下受闹鬼传闻影响的人,好几个小丫鬟都被打发到了庄子上或者胡乱配小厮,她也是个命如草芥一样的小丫鬟,自然知道其中厉害关系好多小丫鬟的一生因此而改变了。
    伯府待下人很多时候都是宽容的,尤其是丫鬟,老老实实做事不出错到一定年龄的,若是想要赎身出去,象征性的给点赎身银子就可以,这些年月钱攒下来足够赎身,碰上主子高兴府里有什么喜事,不但不要赎身银子,还会赏一点嫁妆,若是不想要出去,也会好好发嫁,对象虽然多数也是府中下人,不过却不勉强,总要两厢情愿。
    可现在这样她这样一闹,那些小丫鬟就从云端跌落地底,无法再翻身。
    苏宜晴点点头,只要不是心理歪曲的蠢人,一般都不会再作出极端行为来,这芯儿胆子大,脑子却不蠢,当然一般聪明人要钻起牛角尖,危害绝对比蠢人大。
    不过目前明哥儿的事估计是要成为伯府一个迷了,找不到主使者,她也无法。
    该问的都问了之后,苏宜晴就想要芯儿退下,芯儿退到门口的时候,她突然想到一件事,压低声音道:“回来,我有见件事想要问你。”
    芯儿依言凑了上来,“小姐有什么话只管问,奴婢一定照实说。”
    苏宜晴用只有两个人听到的声音问道:“你知道太夫人为什么突然对我那么好么?”
    芯儿既然是个机灵人,心中又有未解之谜,那么肯定会留心周围的动向,说不定她会知道些什么。
    芯儿老实道:“太夫人应该是想要讨好三夫人。”
    “为什么?”苏宜晴想不出岑太夫人有什么理由要讨好许氏,且不说许氏这个性情,古代哪有婆婆讨好媳妇的道理。
    芯儿道:“具体奴婢也不清楚,好像是跟大小姐的亲事有关,只那天奴婢听到大夫人在路边跟金嬷嬷说过那么一句,只要三夫人愿意帮忙,这门亲事就十拿九稳,不过为了以防万一,也要另作准备。”
    苏宜晴更疑惑了,苏宜荣的亲事跟许氏有什么关系,苏宜荣又不可能嫁给旭哥儿,许氏这样的名声,能给苏宜荣提什么好亲么?
    芯儿一个小丫头,也就在院子里打扫的时候听到那么一句半句的,苏宜晴都想不明白的事,她更不知道了。
    同意困惑的还有金嬷嬷。
    她倒是知道岑太夫人的打算,不就是九小姐养在祖母身边,让她日后名声好听一些,然后再给她找门好亲事,永乡侯那边就让给大小姐,横竖九小姐年纪还小,不用着急。
    在金嬷嬷看来,这想法真的很离谱,实在拆东墙补西墙,到最后漏洞越来越大,撇开许氏名声不说,九小姐名义上跟大小姐一样是伯府嫡出小姐,可三老爷只是个末流小官,过几年分家出去就什么都不是了,高门嫁女低门娶妇,也不能低太多。
    别说跟永乡侯府差不多的,就算是在次两等里都不好找。
    同样是孙女,这太夫人的心也太偏了,更何况以许氏的脾气,她能甘心?她可不像大夫人还顾点脸面,还有永乡侯府周太夫人也健在,她能允许?别到时候弄个里外不是人。
    心里是这样想,不过金嬷嬷没有说出来,她一个下人,偶尔提醒主人一下是可以,这种大事上她不能乱插嘴,谁也不能保证岑太夫人的计划就没有一丝完成的可能,贸然插嘴搅和了这事就算太夫人不计较,大夫人也不会放过她。
    然而岑太夫人的行动力还是让金嬷嬷目瞪口呆。
    她趁着三夫人回娘家小住之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给九小姐订了亲,订的是她娘家的侄孙儿。
    金嬷嬷直觉要出大事,岑太夫人用的这是先斩后奏这招,给九小姐订了亲,三夫人回来就推说不知道永乡侯府那边的打算,正好三夫人也从来没有提过这事。
    果然,正在母亲膝下承欢的许氏听见留在伯府的心腹传回来的话,当即暴跳起来,当场就让婆子套车,她要回去质问岑太夫人什么意思。
    “惠儿。”周太夫人唤着许氏的小名,低呵道,“跟你说过多少次,越是遇到要紧的事越是要冷静。”
    正文 第二十二章 给多少嫁妆?
    “娘,这叫我怎么冷静,小九是我的亲骨肉,也是那老妖婆的亲孙女,她怎么能这样?”许氏愤怒起来,“要拿我的亲闺女去倒贴她那个没落的娘家,想得美,我这就回去说这门亲事我不同意。”
    周太夫人语气严厉顿时严厉起来:“住口,那是你婆婆,你还有没有一点尊敬长辈的样子,就你现在这个样子,有理也变得没理。”
    许氏一向惧怕母亲,看她严厉起来,只能勉强按捺住内心的愤怒,道:“娘,这也欺人太甚了,我只是心疼小九,这门亲事无论如何不能结。”
    周太夫人转动手里的佛珠,半眯着眼睛在心里盘算了许久,这才突出一句话,“岑家是没落了些,不过倒是一门清贵。”
    许氏惊讶的瞪大了眼睛,看自家老娘的意思,这门亲事倒是可以做的样子,怔了好一会才道:“娘,你不也说过想要把小九说给哲儿么?”
    周太夫人低声道:“以前是有这样的打算,不过……这哲儿越来越大,被他爹娘惯着,性子偏软,以前我觉得小九性子也软和,嫁进来即使受点委屈也能过下去,有我这个老婆子看着,日后生个一男半女的,就算我去了,永乡侯府也不敢把她怎么着,可最近听你说小九长大之后,性子反而强了起来,上个月,你带小九回来,我略略问了她几句,发觉她很有主意,就觉得这门亲事不那么好了。”
    许氏这回真的愣住了。
    不把小九嫁进来,这永乡侯府的富贵岂不是白白便宜了别人,老侯爷当初风流成性,人又糊涂,把家产几乎败光了就两腿一伸,那么多年,是母亲日夜操劳,这才又把侯府给撑起来的,若是不能让自己的骨肉享受,这过继又有什么意思?
    母女连心,周太夫人知道自己女儿心里想的是什么,只淡淡道:“我自有主意,你回去之后,甩点脸色可以,就是不能太过分,这门亲事也不能拒绝的太过彻底,要留有余地,待我好好打听了那岑家哥儿的情况再说。”
    母亲如此说了,许氏在满心不平,也只得暂时忍耐,反正自个母亲不会害自己,想想自己的丈夫,便觉得母亲说的有道理,这嫁人嫁人,嫁的还是人,若是再遇到一个像苏三爷这样的,出身再好人不行凑合着过一辈子有什么意思?
    回到远平伯府。
    许氏立即去见岑太夫人。
    岑太夫人笑容满面的告诉她,定亲的事,又解释道:“岑家的哥儿十三岁就中了秀才,提亲的踏破门框,我想着要不赶紧给小九订下来,让别人抢了先就不好了,所以就跟岑家人交换了庚帖。”
    许氏冷着脸,将手里的帕子搅成麻花,听说庚帖都已经换了,忍不住道:“婆婆,您给小九定亲,媳妇本不敢说什么,只不过这是不是太仓促了些,小九才十一,就算要正式下定也要过两年,话说媳妇还是三年前过年的时候见过恒哥儿一面,现在根本不记得他长什么样,跟小九是否合适。”
    岑太夫人似乎没有留意到许氏一脸的不敬,和蔼道:“过两年,岑哥儿要中了举人这提亲的人多了,被人抢了先就轮不上小九了,我这也是替小九着急,你看家里这些姑娘,就因为没有早早订下来,现在一时之间要找到好人选真是不容易,不瞒你说,这门亲事大房和二房都有意,可我想着三房单薄些,趁着我这把老骨头还能动,早早替小九订下来,免得节外生枝,放心恒哥儿我是看着长大的,我还会害自己孙女不成?”
    一个秀才而已,有什么好得意的,别说京城,就是外头,穷酸秀才也是一抓一大把,许氏颇为不屑,可想起自家老娘的交代,又觉得庚帖都已经换了,再闹也改变不了事实,还是要争取最大利益,便道:“婆婆也知道三房单薄,打算给小九多少嫁妆?”
    岑太夫人愣住了,原以为许氏会极力反对这门亲事,肚子里已经准备了好一通说词,却没有想到,许氏竟然没有强烈反对,反而提起嫁妆,这个她从来没有想过,府里那么多的孙女,许氏嫁妆丰厚善于经营,又只有一子一女,到时候大房二房的都嫁了出去,三房和四房那几个,差不多就行了,按她看来,就两三千。
    可如今,这两三千显然是不行的了,总不能告诉许氏,我就出两三千银子,你把女儿嫁入我娘家,然后自己掏钱贴补嫁妆,若在平时,这没什么,现在许氏肯定要闹,太多了,又实在拿不出。
    许氏擦了擦眼角,道:“婆婆,不是我挑剔,只是我就这样一个女儿,从小在伯府长大,身娇肉贵,贸然让她嫁入清贵之家,这日子怎么过?都说伯府富贵,那日二小姐的嫁妆抬出来,谁不惊叹,若是小九差她二姐太多,这外人怎么看?不知道的还以为伯府是为了省那几个嫁妆钱才把姑娘低嫁的。”
    先把嫁妆拿到手,稍后再打听清楚,若是那岑家哥儿并不如岑太夫人说的那么好,自己就有借口把这门亲事退了,横竖小九还小,至于给了孙女的嫁妆,太夫人难道还能抬回去不成?母亲说得对,庚帖都换了现在闹起来没有半点好处,横竖都会落一个退亲的名声,因此就算要退,也得捞一票嫁妆做补偿。
    岑太夫人张口无言,许氏分明是暗示要给小九跟她二姐姐一样的嫁妆。
    金嬷嬷见状,急忙上前打圆场道:“三夫人放心,太夫人早就跟奴婢说了,绝不会委屈九小姐的,只不过这嫁妆,一时半会还没有点算出来,某些古董首饰不好估算,您稍等几日,一定让您满意。”
    许氏这才道:“多谢婆婆为小九操心了,媳妇先告退了。”
    金嬷嬷急忙送许氏出去。
    回来之后,岑太夫人还是那样的表情。
    金嬷嬷叹了一口气,劝道:“太夫人,这样的结果已经是很好了,大小姐的亲事还要周太夫人同意,我看就比照二小姐的嫁妆给九小姐吧。”
    说得容易,当初订给康郡王府的是嫡长女,一般来说嫡长女的嫁妆是要比别的女儿丰厚,另外,郡王府的亲事是高嫁,陪嫁丰厚些是应该的,将来这门姻亲可以给伯府带来极大的助力,现在小九也要拿出这样一笔嫁妆,岑太夫人如何舍得?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