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女谋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贵女谋第6部分阅读(2/2)
跟苏二老爷一说,并让苏二老爷跟康郡王说说的时候,苏二老爷眉毛一拧,呵斥道:“真是异想天开,这种事我怎么说?还嫌不够丢人,康郡王本身就是一个风流之人,家里头还有王妃还有太妃,他会管儿子睡那个妻妾才怪,再说了这门亲事是你谋算来的,嫡长女换成了次女,娟儿又不讨世子欢心,他们定然觉得吃亏。”

    蒋氏用帕子擦着眼泪道:“那就看娟儿就这样受委屈?庶长子生在嫡子前面也不合规矩。”

    “不然还能怎么样?这样吧,你给娟儿也挑几个漂亮的丫头带回去,开了脸放在房中,生下儿子就抱过来自己养。”苏二老爷想法实惠多了,他是男人,理解男人的想法,真要不喜欢那个女人,硬压着是他亲近是没有用的,女人最重要的还是有儿子在身边,自己生不出也要抱一个,名分占住了,那些莺莺燕燕不过是过眼烟云。

    蒋氏眼泪啪嗒啪嗒的滴了下来,哽咽道:“娟儿成亲才多久,就这样,以后的日子还怎么过啊?”

    “还不是你干的好事?”苏二老爷厌恶的看了蒋氏一眼,三十多岁的妇人还动不动就掉眼泪,真难看。

    蒋氏明白苏二老爷的意思,说起来苏家兄弟性格倒是很相像,开始的时候不出声,出了问题就怪别人。

    这门亲事的确是她谋来的,她娘家嫂子跟郡王妃是闺中好友,这些年,一直眼红苏宜荣的亲事,怪岑太夫人偏心,一样的孙女,有什么好东西都是苏宜荣先挑,早早就给苏宜荣订下亲事,陪送大笔嫁妆。

    娟儿跟她大姐不过相差一岁,亲事至今没有着落,她离京多年,京城社交圈很陌生,没办法给女儿谋好亲,曲氏倒是摆出长嫂的款,略略提了几户人家,门第比康郡王府差太多不说,就是人也有着各种各样的毛病,她自然不愿意,推辞了几次之后,曲氏正好丢开了。

    跟岑太夫人提过,岑太夫人倒也找了,可那些人跟曲氏提的也差不多,有两家居然还是曲氏提过的。

    大概岑太夫人自己也觉得不好,只不过伯府最近发生的事情太多,苏宜荣马上要过门,喜事得大办特办,没有太多精力分出来,只告诉她,等苏宜荣亲事完成之后再好好替娟儿挑选。

    她无法,只能暂时忍耐。

    那日苏宜荣跌伤了腿,正好她娘家嫂子过来看她,她把这事当笑话跟娘家嫂子说了一会,嫂子眼珠子转了几圈之后,立即建议她说,可以姐妹易嫁,将这门好亲事占了。

    嫂子还说她跟郡王妃是旧识,前几日过去说话,还听郡王妃抱怨,老太妃专权郡王爷花心,王府日子难过,担心进来一个高门媳妇,以后的日子不知道怎么过,若是跟她说这事,她肯定赞成。

    毕竟苏宜荣是太妃选的,日后不会跟郡王妃亲近,也就不可能太过敬着郡王妃,若是能换亲,娟儿相当于是郡王妃选的,日后必定会感恩,再怎么样也比苏宜荣强。

    蒋氏听了也有几分心动,还是有些犹豫,不知道太妃会不会同意。

    娘家嫂子就说这事包在她身上,成不成可以试一试,悄悄儿跟郡王妃说,成自然是好,不成郡王妃还能满天下嚷嚷去么?郡王妃不蠢,空口无凭,无证无据的,若是乱说她们可以反咬一口说是郡王妃居心不良,想要挑拨世子妃娘家姐妹关系。

    既然如此,蒋氏就答应了让嫂子去说一说。

    康郡王妃果然不蠢,迅速衡量出利弊之后立即行动,也不知道她怎么说动老太妃和康郡王的,第二日郡王府就让人来说要让苏宜娟代嫁,语气还很强硬,若是不成就要退亲。

    高门亲事就这样无奈,若是结不成亲就结仇了,跟比自己高的门槛没有道理可讲,岑太夫人只能同意。

    正文 第二十九章 迁怒

    看看女儿如今的处境,蒋氏很后悔,这门亲事结得太过仓促。

    苏二老爷的所作所为更让她寒心,换亲的时候,他一声不吭,女儿成亲后还一直让她往康郡王府跑,要娟儿跟世子说说,他现在的官位不太好,最好能帮忙挪个位置。

    世子才多大,朝廷大事哪里能说得上话,还不是要靠康郡王,结果康郡王非但没有帮忙,还落井下石把他正在活动中的官职给了一位给他送美人的官员,让他成了笑柄。

    苏二老爷恼羞成怒,怪蒋氏多事,害他兄弟失和,如今大哥对他的事袖手旁观,都是蒋氏害的。

    可怜天下父母心,蒋氏无法,只得去找岑太夫人,岑太夫人正为苏宜荣的亲事忙得不可开交,之前准备的嫁妆都给了苏宜娟,之后又给了苏宜晴一大笔。

    现在仓促之间又要苏宜荣准备一份,还不能比之前苏宜娟的少,不然别说大房不满意,就是永乡侯府也会有意见。

    岑太夫人手头的钱有些不够了,一见蒋氏过来,张口就让她拿一笔钱出来给苏宜荣添妆。

    蒋氏哪里肯,当初换亲的时候,曲氏装病,别的不管,大房给苏宜荣准备的嫁妆却全部讨了回去,岑太夫人也不管,害得她手忙脚乱,只得用自己的嫁妆和私房钱补上,饶是这样,某些东西还是买不到,不足的只能用银子补齐,这才凑了一份拿得出去的嫁妆。

    现在却让她拿钱给苏宜荣添妆,她哪里肯?

    支支吾吾的推脱了好一会,岑太夫人恼了,这段时间诸事不顺,她脾气长了不少,当即沉着脸告诉蒋氏,这次不拿钱出来,日后二房再有什么事,不要来找她。

    蒋氏想到苏宜娟的事还要靠岑太夫人周旋,只得咬牙忍痛拿了一笔银子出来。

    岑太夫人才给了她一个好脸色。

    只不过在蒋氏委婉的把苏宜娟的情况跟她说了之后,岑太夫人脸色立即又沉了下来,直接说她没有能力管这事。

    蒋氏在背后搞鬼的事瞒不了人,换亲之前,她娘家嫂子一天之内数次往返康郡王府于远平伯府的事,也被有心人看在眼里。

    岑太夫人略一想就知道怎么回事,心里也恨透了蒋氏,连带的也不怎么喜欢苏宜娟,苏宜娟一直跟着父母在外地多年,在她膝下承欢的时间本就不如其他姐妹,岑太夫人又是一个凡事喜欢迁怒的人。

    要说希望苏宜娟过得不好倒不至于,却不想要在她身上多浪费一点心思,也实在没精神,就目前情况来说,康郡王府更不是她能指手画脚的地方,给蒋氏一个教训也好,高门大户的亲事不是那么好结的。

    平远伯府紧锣密鼓准备亲事的同时,苏宜晴依旧被忽略在小院子里。

    芯儿瞅准机会就跟她说府中的八卦,仗着跟苏宜晴共过患难,别人的丫鬟不敢传的话,她敢,同时她也机灵的很,懂得掩饰,只有在没人的时候才凑上前说话,外人看来,苏宜晴待她远不如其他几个丫鬟亲厚。

    苏宜晴觉得把那句戏子无义的话套在芯儿身上或许过分了些,但是平心而论,伯府待这丫头不薄,吃穿皆比小门小户的小姐强不说,做的活也就是端茶倒水之类的轻巧活,连洒水扫地之类稍微笨重一些的活都有粗使婆子。

    而芯儿却一副看着伯府倒霉,府里人遭遇不幸,她很高兴的做派让人觉得有些不舒服,可转念一想,如亲人一样的姐妹不明不白跳井,伯府的主子拿小丫鬟的命都不当回事,高兴的时候赏点东西,一旦犯错,不管有心无心,一律如猪狗一样打发,的确让人心寒。

    带着这样纠结的情绪,苏宜晴有些不知道怎么对待芯儿,按理说芯儿聪明伶俐,收做心腹最好,可太过机灵的人一向缺少忠心,又容易自作主张,想了又想之后,还是顺其自然,按一般丫鬟看待吧,当做不知道芯儿的底细。

    很快的,八月就到了,八月初八就是大小姐苏宜荣成亲的好日子,府中又是张灯结彩大肆操办。

    同时还有一件喜事,府中的大公子,也就是苏大老爷的嫡长子苏谨风回来了。

    远平伯府有一个很奇怪的规矩,在苏宜晴看来却十分的开明,就是男子七岁之后一律挪到外院去住,统一请师父教学,学文或是习武都成,不许整日进内院与姐妹厮混在一起,避免沾染上太多脂粉气。

    至于之前明哥儿,也就是苏谨明其实也是挪到外院去了的,只不过岑太夫人老了,思念孙儿,故而总是不时召他过来小住几日承欢膝下。

    之前许氏之所以无暇顾及苏宜晴就是因为旭哥儿挪到外院,每日要去监督旭哥儿念书之类的,来回非常耗时。

    岑太夫人在伯府地位尊贵,又抚养了明哥儿一场,想要明哥儿在跟前多多尽点孝,别人也不能说什么。

    后来的事实证明,老祖宗订下的规矩就是不错,破坏了容易出乱子。

    内院小姐丫鬟众多,还有不少年轻漂亮的姨娘,一不留神,可不就容易出一些丑事。

    这事的责任在岑太夫人,也成了岑太夫人心里的一根刺,再不敢整天招孙儿过来小住了。

    苏宜晴穿过来的时候,府中的嫡出公子们都已经满十岁,挪到了外院,逢年过节才偶然见过一次,根本谈不上熟悉,至于姨娘生的庶出们,太夫人看不上,只交由奶娘管在各小院中。

    故而在苏宜晴心中,伯府的公子们存在感真的很弱。

    其他人还好说一点,好歹见过几次,唯有苏谨风,她从来没有见过,因为在她穿过来之前,苏谨风就到外地书院去念书了。

    听说是因为京城花花世界,奢靡之风太盛,公子们很容易被迷花眼而无心念书,还不如送到外地书院去。

    外地很多有名的书院教学非常严谨,控制严格,又加上多数是在山上,想要风流快活也没处去。

    苏谨风一去就是好几年,中途也就回了两趟家,还是匆匆而来匆匆又去,没住几日,苏宜晴这样的隔房姐妹也就无缘一见。

    这次苏谨明回来是准备来年赶考的,随便也给姐姐送嫁。

    正文 第三十章 你来我往(上)

    苏宜晴在见到这位大公子之后,突然冒出一个念头,也难怪苏谨风要到外地去念书了。

    原因无他,实在是苏谨风的相貌挺拿不出手的,不算丑,就是平凡了些,不说跟以前的苏谨明还有康郡王世子郑宇比,就是跟苏宜晴那个有些呆头呆脑的亲哥哥苏谨旭比,也比不得。

    这个苏谨风完全就是一副平淡无奇的路人相貌,让人过目即忘那种,十五六岁的年纪,身上穿的藏青色老气的衣服,还偏偏摆出一副古板的表情,跟自家姐妹见面也一板一眼拘谨的很,让本来平淡的面貌丑了几分,当然男人只要不是长得有辱市容,一般来说是没什么要紧的,平凡一点还显得老实,听说某些老学究就喜欢苏瑾风这样的相貌,为人踏实。

    中间还出了一个小插曲,大房庶出的苏宜惜想要讨好大哥,说了一个关于花和美人的笑话,然后咧嘴一笑,结果苏谨风立即板起面孔,把庶妹教训了一顿,满口之乎者也,说什么女子应该笑不露齿,更不该说如此轻佻的笑话之类的。

    只把苏宜惜说得都快要哭出来了,眼泪一直在眼眶打转。

    最后还是大姐苏宜荣出来打圆场,将这话题揭过。

    然而场面顿时冷了起来,众姐妹面面相觑之后,再没有谁敢开口说话,生怕说错一句,就要被揪着说教半天。

    好容易挨到散场,苏宜晴听到众姐妹在出来的时候都不约而同的松了一口气。

    当然,此事也算不得什么大问题,反正苏谨风住外院,大家见面次数不会很多。

    很快的,永乡侯府下聘的日子就到了。

    聘礼一抬出来,岑太夫人和曲氏的脸立即黑了起来。

    杂七杂八一堆旧东西,几件新首饰款式还过于老气,看来是金铺降价处理的,满打满算顶多值得两千两银子。

    要知道,苏宜荣的嫁妆可是有两万两啊,嫁妆单子早就送过去了,按理说,聘礼和嫁妆不能差太多。

    永乡侯府的富庶也是众所皆知的,看许氏嫁妆就知道了,怎么娶媳反而如此寒酸?

    岑太夫人心里咯噔一下,想起了陈年往事,永乡侯府早年在老侯爷去世的时候早已落败,现在的永乡侯府是周太夫人一手撑起来的。

    周太夫人显然握着财政大权,若是她这真的不高兴,将家财卷走,私自送给许氏,别人也说不得什么,尤其是之前永乡伯府闹了这样一出,有些理亏的情况下,再说了,送给许氏不就等于给三房,也就是给苏瑾旭,手心手背都是肉,帮着出头等于左手向右手讨钱,弄不好伯府几房人之间还得闹一场。

    这永乡侯府把亲事订得那么急,该不是想要媳妇嫁妆贴补吧?

    怀疑是这样怀疑,但是聘礼已经下了,三天之后新娘子就要过门,苏宜荣之前若是没有闹过那一出还好一些,现在已经是第二次订婚,再出差错,直接可以进庵堂了。

    就算明知是火坑也只能咬牙往下跳了。

    曲氏只好哭丧着脸,一遍一遍的叮咛女儿,要把嫁妆捏紧,千万不能让婆家谋了去,女子就靠着嫁妆了。

    苏宜荣倒是很冷静,安慰母亲,破船还有三分钉,侯府有爵位,有田产,再困难也不见得困难到哪里去,这样说不定还是件好事,侯府缺银子,证明未来婆婆耿氏管家无方,到时候她可以趁机把管家大权捏在手里。

    府中人口简单,料也没什么需要太过花钱的地方,她嫁妆丰厚侯府还有爵位好好经营,日子还是能过得下去,从某一方面来说,至少不会比康郡王府差。

    没钱,自然就不会养那么多姨娘小妾。

    如同三房一样,丈夫伸手向媳妇要钱花,哪里还硬气得起来?实在不讲道理,多挑些壮实的陪房以防万一就是了。

    曲氏依旧觉得女儿委屈,只不过女儿都看得开,亲事也不可能在变,她更不能说什么话了。

    苏宜荣嫁过去的时候,周太夫人倒是回来过一趟,主持了婚礼,不等许大老爷说什么,她又匆匆而走,只不过命贴身嬷嬷暗中给了苏宜荣三千银票。

    只等婚礼第二日,耿氏就把管家大权甩给了苏宜荣,却不给一分银子,也没有教她半分,只叫她有事去问管家。

    苏宜荣的奶妈杨妈妈为此非常愤愤不平,对苏宜荣道:“都说这夫人小门小户出身,果然不错,小姐您真是要受苦了。”

    苏宜荣却呵斥道:“妈妈莫要如此说,夫人是我的婆婆,天下间没有媳妇议论婆婆的道理,妈妈若是再口无遮拦,我只能请家法了。”

    杨妈妈闭上了嘴。

    苏宜荣压低声音道:“妈妈莫要让我为难,我已经是许家媳妇,永乡侯少夫人,满意是要这样过,不满意也是要这样过,与其埋怨,不然想方设法把日子过下去。”

    杨妈妈含泪道:“是,小姐,不……少夫人,我这就出去找府中人打听,这侯府目前究竟是什么情况。”

    苏宜荣吩咐道:“去找之前周太夫人用过的老人打听,不要找夫人信任的。”

    “我晓得的。”杨妈妈说完就退了出去。

    苏宜荣摸了摸袖子里,周太夫人给的三千两银票,暗忖,其实周太夫人大可以当着众人的面给她,得一个人情,这样神不知鬼不觉的为那般?

    能把没落的永乡侯府撑起来,周太夫人绝对是一个人物,能在逆境中拼杀出一条血路的人不会有太多泛滥的同情心,尤其她又是这样嫁过来的,周太夫人没给她使绊子已经很不错了。

    周太夫人如今还有什么需要她去做的呢?

    答案真的很简单。

    三朝回门那天,跟姐妹长辈见过面之后,曲氏拉着女儿回房说悄悄话。

    在得知周太夫人给了苏宜荣三千两银子之后,曲氏撇撇嘴,不以为然,将永乡侯府所有财产卷走之后,又施舍三千银子,谁会感激?

    看到母亲不以为然的表情,苏宜荣急道:“娘,你这时候可不能犯糊涂,周太夫人主动示好,我们也得有点表示。”

    …………

    晚上有加更,求推荐票,求收藏鼓励。

    正文 第三十一章 你来我往(下)

    “表示什么?”曲氏不屑道,“荣儿,你的眼皮不至于那?br />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